山南的由来(山南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 1个月前 傲风
115 0 0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山南的由来,以下是小编对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山南村缪家的历史来源和名人事迹

历史来源

山南村明清时属浙温平邑归仁乡三十二都,地名小江,位于苍南县城东北方向五公里左右的沪山伏牛山之南麓,故后称山南,由缪家、小江大浃、小江汇底、苏宅、山南殿边、林家等六个自然村组成。

1949年解放时称平阳县灵溪区山南乡小江村。

1954年山南撤乡并入沪山乡。

1956年合作化运动时称沪山乡星星高级合作社山南分社。

1958年大跃进时称沪山公社山南大队。

1981年8月平阳、苍南分县后又改名沪山镇山南村。

2000年沪山撤镇并入灵溪镇至今全称苍南县灵溪镇沪山办事处山南村。

山南村缪姓村民明清和民国时期全靠农业收入维持生活,当时栽种简作稻,好年伏袭厅成亩产可收300—500斤,如果遇到灾年就颗粒无收,部分村民租种富人水田还要借债交租,江西垟(横阳支江以西)十年九灾,村民生活非常困难。

解放后土地归集体所有,简作稻改为连作稻,改良种子(杂交 稻),使用农药、化肥,重视科学种田,亩产超过千斤。

近几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劳动效益,增加了副业收入,村民温饱问题已解决,有少数能人巧匠办厂搞经销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解放初期,部分村民以养母猪或到温州、瑞安等地卖猪仔、鸡仔、鸭仔做些小生意,有几户村民建油坊加工油菜籽和桐油,部分村民还从事米粉干加工,年青力壮的村民到矾山挑明矾,到前岐赚肩头运输工钱。

60年代以搞竹器副业为主,男女老少学会编竹席或到全国各地做经销竹席生意,加工冰棒梗。

有的搞黄麻脱胶纺麻线,织麻袋。

有的外出经销江南土纺土织的衣裤。

改革开放(1979年开始)以来,部分村民到温州市场贩卖海鲜、蔬菜、水果等。

有的能人在本地和县城及外地纷纷自主创业创办企业,如;塑料编织厂.食品加工厂等为主。

教 育 与 人 才

解放前山南村没有学校,大部分村民不识字。

学龄儿童只好跑到邻近的姜家宗祠去读私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山南殿请沪山周姓人当老师办私塾,以三字经、琼林幼学、唐诗论语等为课本。

除小数富裕的农家子弟能继续到鳌江、金乡等读完小学或初中,大部分儿童只读二、三年私塾就辍学,帮大人放牛、拣猪粪、学种田了。

祖公为了鼓励族内子孙读书上进,特抽众田数亩,以奖励那个青年在本族内考上最高一级学堂的学生,名曰:毕业田。

归那个家长耕种或放租,时间不限,只等后来追上的学生比前者的学历高,就由谁去轮流顶替耕种。

解放前初中毕业缺隐生有孝忠、秉銮。

故由他俩种了十几年的毕业田。

土改时该田被 * 统一收回,划分给贫下中农。

解放后沪山乡办起了沪山中心小学,便利了四邻儿童到沪山中心小学读书。

当时有了新的教材,如国语、算术、常识等,但大部分的少年儿童还是因为家庭贫困,只读了初小或高小就无钱再升学,只好跟家长学种田或其他手艺。

女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基本上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1958年大跃进时期族内曾有几名青少年考上初中或中专也因生活困难无法继续深造,只好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回乡大有作为”的号召而回乡支农了。

文革时期(1966—1976年)在山南殿办起村级小学,设一、二年级两个班,两位老师,一个公办,一个民办,民办教师工资由大队负责,分九个生产队摊派。

适龄儿童一律免费上学。

这样才使大部分的男女儿童有机会上学校读书。

名人事迹

声明:由于本人未经全面考察和资历有限,唯有口述一两位我所知晓的名人,望请海涵。

缪锡范 男 (大约1760-1841左右)据上一辈老人和我爷爷回忆和讲述,我的太公:缪锡范(即我爷爷的爷爷)他起初是个名震一方的武功高手,当时缪家和黄家由于个人恩怨导致整个家族的恩怨,冲突导致两家看守本姓宗祠祠堂,(当时有个观念哪家把另外一家的祠堂大门拆了就赢了,不管死多少人都无所谓,这就是家族团结观念)那是全村青壮人士轮夜把守村庄和祠堂,准备出动出击。

当时我的太公教禅颤了几个黄家的徒弟,那是自然他们不敢攻我们缪家的,他们深知我太公的功夫了得,以一抵五绰绰有余,当时我太公带头把守祠堂,黄家人拿扁担欲冲进来,我太公空手赤拳一人抵挡他们四人打过来的扁担,丝毫不动声色,把他们打趴在地上,那是在场的缪家连声叫好,由于这次武斗黄家失败,即使他们人数比我们多再也不敢来和缪家武斗了。

纷纷退去。

当时我爷爷那时由于家境贫穷,唯有以生计为策,我太公的武功就在也没有传到我爷爷这一辈了。

但是我爷爷的一个堂兄弟到我太公那里学到了一点练身的武艺,他叫(缪益梯)现九十一岁,身体安康,至今为止还能一人挑一百多斤的水,拳头很粗硬大人很有力气的!有意思的是,每当他坐在那里睡觉的时候那酣声全村都能听到,别人说他打个喷嚏邻村都能听到呢!他对我太公的事迹和教授他的东西到目前为止都记忆深刻,我太公的武艺可见一斑啊!遗憾的是他的第一代大徒弟是外姓已故下面的人很少有他们的武功了!另外当时识字不多,没有留下书籍至今无法拿到第一手资料介绍他的伟大事迹!

西藏自治区有特殊来源的县级以上地名

西藏自治区大多数行政区的地名都是从藏语原名音译过来的。比如拉萨,藏语原名 ལྷ་ས།(威利转写 [1]:Lha-sa,藏语拼音 [2]:Lha-sa [3]);日喀则,藏语原名 གཞིས་ཀ་རྩེ།(威利转写:Gzhis-ka-rtse,藏语拼音:Xi-ga-zê);林芝,藏语原名 ཉིང་ཁྲི།(威利转写:Nying-khri,藏语拼音:Nying-chi);阿里,藏语原名 མངའ་རིས།(威利转写:Mnga\'-ris,藏语拼音:Nga-ri);等等。

包括「西藏」这个省级行政区自己,西藏一共有 82 个县级(含)以上行政区 [4]。这其中只有 6 个行政区的汉语名与其藏语名不是从藏至汉的音译关系:

「西藏」这个汉语名取汉语的「西」与藏语的 དབུས་གཙང་།(威利转写:Dbus-gtsang,藏语拼音:Ü-zang)的汉语名「卫藏」组成。

而西藏世码拦的藏语名则是 བོད།(威利转写:Bod,藏语拼音:Pö)。不仅如此,藏族人的自称也是 བོད་པ།(威利转写:Bod-pa,藏语拼音:Pö-ba)。

山南市原为山南地区,今年刚设立的地级市。

「山南」这个汉语名是从其藏语名意译来的。更特殊的是,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个误译。

山南的藏语名是 ལྷོ་ཁ།(威利转写:Lho-kha,藏语拼音:Lho-ka),lho [5]是「南」的意思,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 kha 上。单独一个 kha 在藏语里含义非常多,大约有以下十几个意思:

1. 面;前面

2. 嘴唇;嘴

3. 言语

4. 岸;滨;边缘;表面

5. 一个面积单位

6. 方向

7. 外观

8. 藏语字母表的第二个字母,即 ཁ། 本身

9. 助手;守卫

10. 身体上的某种体验

11. 承诺

12. 吻

13. 谩骂

14. 雪

15. 苦

16. 即将;处在……边缘

这其中并没有任何一个含义明确和「山」有关系;但却有与「河」有关的「岸;滨」之类的意项。

再来看一下山南所处的位置:

山南正好在雅鲁藏布江的南岸—— Lhokha 这个名字更有可能是取的「江南」的含义。

这个名字不需要过多地解释了——全国有五个城区(县级行政区的正式名字)、两个城关区(同前)、一两百个城关镇(乡级行政区的正式名字)。

介于这是个纯粹的汉语名,所以城关区的藏语名反而是从汉语名音译来的。城关区的藏语名是 ཁྲིན་ཀོན།(威利转写:Khrin-kon,藏语拼音:Chin-gön)——甚至藏语里「城关区」的「区」都是从汉语音译来的。藏语的「区」是 ཆུས།(威利转写:chus,藏语拼音:qü)。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藏语的「自治区」的「区」是固有词:ལྗོངས།(威利转写:ljongs,藏语拼音:jong),藏语的地级的「地区」是固有词:ས་ཁུལ།(威利转写:sa-khul,藏语拼音:sa-kü),藏语的「市」是固有词:གྲོང་ཁྱེར།(威利转写:grong-khyer,藏语拼音:chong-kyêr),藏语的「县」也是固有词:རྫོང་།(威利转写:rdzong,藏语拼音:zong)。

同山南市一样,林芝地区也在今年撤区设市了。

林芝地区原区政府驻地为林芝县,林芝县原县政府驻地为八一镇。

巴宜区的「巴宜」即为「八一」谐音而来,大约是为了取「巴适(误)又宜居」的意思而改了字。

同拉萨市城模宏关区类似,巴宜区的藏语名也是从其汉语名音译来的。巴宜区的藏语名为 བྲག་ཡིབ།(威利转写:Brag-yib,藏语拼音:Chag-yib)。当然了,巴宜区的「区」——以及藏语里所有县级的「区」——也是 chus。

那曲地区的双湖县,是西藏的县级行政区里面唯一一个从藏语名意译出汉语名的。

双湖县的藏语名为 མཚོ་གཉིས།(威利转写:Mtsho-gnyis,藏语拼音:Co-nyi)。

其中,mtsho 是「湖」的意思;它出现于湖名里的时候,一般音译为「错」,比如纳木错的藏语名为 གནམ་མཚོ།(威利转写:Gnam-mtsho,藏语拼音:Nam-co)。

而 gnyis 则是数字「二」的意思。

我个人认为这是搜胡西藏县级以上行政区地名里来源最特别的一个,所以放到第六位来讲。

亚东县的藏语名为 གྲོ་མོ།(威利转写:Gro-mo,藏语拼音:Cho-mo)。从发音来看,绝对不会是音译。

而不作为地名的 gro-mo 在藏语里只有一个含义,即「略带红色的灰色」。很明显,也绝对不会是意译。

那「亚东」这个名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亚东」本来是下司马(ཤར་གསིང་མ།,威利:Shar-gsing-ma,藏拼:Xar-sing-ma)附近的一个小村的名字。而下司马镇现在是亚东县县政府所在地。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伸出了西藏的轮廓,与不丹以及锡金毗邻——所以在 19 世纪末,已占有印度的英国入侵西藏后,强行在此设商埠,并用亚东村的名字将此地命名为亚东(按威妥玛拼音写为 Yatung)。

汉语的「亚东」即是从英语音译来的——而非从藏语。

但我查阅的资料很有限,并没能查到「亚东」村的藏语原名是什么,只查到了「亚东」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漩谷、急流的深谷」;根据这个含义粗略反查,它的藏语原名可能是 ངམ་གྲོག།(威利转写:Ngam-grog,藏语拼音:Ngam-chog)。

不是只有 6 个么?

但是这个比如县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呀!

那曲地区的比如县的藏语原名是 འབྲི་རུ།(威利转写:\'Bri-ru,藏语拼音:Zhiru),「比如」这个汉语名是妥妥的音译——但却是用了一个汉语固有词去音译。

[1] 威利转写是 Turrell Verl Wylie 规定的藏语拉丁化标准。其特点是忠于藏语字母拼写而无视实际发音。由于藏语(尤其是卫藏方言和康方言)音形不一致程度很高,不懂藏语的人几乎无法根据威利转写(也就是藏语字母拼写)知道单词的正确发音。

[2] 藏语拼音是我国规定的藏语拉丁化标准。其特点是反映拉萨方言(属于卫藏方言)的发音,而无视藏语字母拼写。在知道每个拉丁字母表示什么音位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还原单词的拉萨方言发音(除了声调)。

[3] 按藏语拼音的正字法,一个单词应该写在一起,即「拉萨」的藏语拼音的正确写法应该是 Lhasa 而非 Lha-sa。但为了方便辨认音节,我特意将每个音节分开。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数据;截止 2016 年 3 月 31 日。

[5] 为了更方便辨认,我在「写出一次藏语名供大家参考」的前提下,在文章中的其他地方优先使用威利转写而不使用藏语字母。

山南市是哪个省的

山南市是西藏的城市。

山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埋余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和搏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

总面积7.93万平方公里(含印控区3.13万平方公里)。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政府弯棚滚驻地乃东区。截至2020,山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山南地形地貌

山南属于典型的藏南谷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山南雪山冰川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0多座。

其中对外开放的山峰有5座,分别位于错那、洛扎、浪卡子三县境内,平均海拔近7000米,最高7554米。此外还有位于乃东和桑日县境内的雅拉香布雪山和沃德贡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原始冰川终年不化。

以上内容参考:-山南

山南西道的名称由来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划天困握下为十五道,再次提及山南道分为东西二道之事,其所辖州县在开元后亦有调整。
《元和郡县图志》(806—820年)卷二十二载:山南西道所领州有兴元府(梁州)、洋、利、凤、兴、成、文、扶、集、璧、巴、蓬、通、开、阆、果、渠等十七州。与前相较,只是交界处个别州县略有变动(成、文、扶三州划入,渝州、合州隶剑南道东川节度使,涪州隶黔中道),对山南西道通贯川陕的地域格局并无根本性影响。
由于大巴山脉将山南西道分成南北姿指两部分,北部属于陕南汉江上游,南部属于川北嘉陵江上中游,所以文献中常把南北两部分别称为汉中诸州、巴南诸州。从历史沿革来看,与隋朝梁州所辖巴汉诸郡范围相当。
上元初年(760-761年),置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梁州,在今陕西南郑县东二里。领梁汪册庆、洋、集、壁、文、通、巴、兴、凤、利、开、渠、蓬十三州,兴元初兼领阆果金三州,而文州别隶西川,今陕西汉中道及四川东川道嘉陵道北部之地,其后分合不一。大顺初,杨守亮拒命,寻为李茂贞所并,天复初,双并于王建,北宋亦置山南西道节度,后罢。

山南在哪里 介绍山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山南市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藏区城市之一。该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江上游,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河谷交错,气候寒冷干燥,是典型的高寒半干旱气候。

此外,山南市也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基地,盛产藏红花派如、高原蔬菜、水果、牦牛肉等特产,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该市也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工宴羡伏业基地,拥有一批大型晌携企业和工业园区,如西藏铝业公司、西藏华泰水泥公司等。

山南市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藏区城市之一。该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江上游,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河谷交错,气候寒冷干燥,是典型的高寒半干旱气候。

总之,山南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特产资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城市。

山南市总面积约为72,00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九个县区,包括贡嘎县、扎囊县、加查县、浪卡子县、错那县、隆子县、曲松县、措美县和洛扎县。其中,隆子县是山南市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总之,山南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特产资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城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南的由来 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傲风 发表于 2023年10月23日 下午5:49。
转载请注明:山南的由来(山南的由来是什么) | 傲风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